截至8月底,今年北京市通州區市場監管局共對166起輕微違法行為作出不予行政處罰的決定,免罰金額797萬元。
輕微違法免罰、初次違法慎罰。通州區市場監管局不斷深化落實包容審慎監管機制,2020年就在全市率先推出《關于服務北京城市副中心高質量發展實施包容審慎監管的意見》和《通州區市場主體輕微違法行為首次違反不予處罰清單(1.0版)》,將50項輕微違法行為列入不予行政處罰情形。“自2020年的1.0版清單50項免罰事項開始,該清單幾乎每年都在擴充和完善,目前該清單已升級至5.0版本,免罰事項也增加到245項,共涉及17個業務領域71部法律法規規章。”通州區市場監管局法制科科長楊惠蘭說,2020年至今,他們共對960起輕微違法行為作出了不予行政處罰的決定,免罰金額累計2029萬元。
據介紹,5.0版清單顯著的特點是整合了多個上級部門的免罰事項,將國家市場監管總局食品領域的12項容錯事項全部納入并梳理整合為8項,還吸收了北京市市場監管局的184項容錯事項和北京市藥監局化妝品監管領域的8項容錯事項,通過“一張清單用到底”解決了不同清單適用范圍和條件差異可能帶來的執法困惑。
5.0版清單的實施讓通州區市場監管局的包容審慎監管體系更加完善。楊惠蘭介紹,該清單不僅進一步優化了結構,標注了職權編碼、業務歸口部門、上級清單對應序號,而且還新增了備注欄和目錄索引,極大方便了基層執法人員查詢和使用,使執法過程更加規范有序。
將柔性執法貫穿行政執法全過程,對輕微違法行為實行容錯糾錯機制并免予處罰,用人性化執法護航市場主體茁壯成長。通州區市場監管局的包容審慎監管不僅注重免罰,還通過行政指導、說理式執法等柔性執法方式,引導和督促企業依法經營,幫助其預防、糾正違法違規行為。通州區市場監管局在全局范圍內推行說理式執法工作模式,在今年5月出臺《說理式文書工作指引》,并選編了5個說理式文書典型案例。
包容審慎監管不僅是對法治精神的踐行,更是對高質量發展的有力支撐,通州區市場監管局表示,他們將持續探索包容審慎監管方式,踐行柔性執法理念,進一步營造北京城市副中心更加規范、更加有序的市場秩序和更加公平、更有活力的市場環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