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賣黨必看
輕松減鹽 吃的更健康
老板,少鹽少辣!
這句話是不是已經成了
你的外賣口頭禪?
但放下筷子后,
你是否依然覺得口渴難耐,
第二天早上體重還莫名上漲了幾兩?
別慌,這很可能是“隱形鹽”在作祟。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建議成年人每日鹽攝入量不超過5克(約一啤酒瓶蓋),
但一份普通外賣的含鹽量往往輕松突破8克,有些重口味菜品甚至能達到15克。
長期高鹽飲食會增加高血壓、腎病、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對顏值也有影響——會讓身體水腫,皮膚狀態變差。
作為離不開外賣的“干飯人”,陜西疾控提醒您:掌握控鹽技巧刻不容緩。
選餐
避開“藏鹽重災區”
想控鹽,第一步要學會“慧眼識菜”。有些菜品看似清淡,實則是含鹽大戶,點單時一定要謹慎:
紅燒、醬燒類
紅燒肉、醬排骨等菜肴,醬汁里除了醬油、豆瓣醬,還會加入大量鹽調味,每100克菜品含鹽量可達3-5克。
腌制、臘味類
臘香腸、腌篤鮮、梅菜扣肉等,食材本身經過腌制,光一份臘味飯的含鹽量就可能超過全天推薦量。
加工肉制品
漢堡里的培根、炸雞套餐的雞米花,制作過程中會用鹽腌制入味,搭配的醬料更是“鹽上加鹽”。
湯面、粉類
湯面的湯底多由高湯濃縮料、醬油調制,一份牛肉面的湯含鹽量約4克,如果你習慣把湯喝完,鹽攝入直接超標。
正確做法
相對健康的選擇是清蒸魚、白灼菜、涼拌菜(提前備注少鹽),或搭配雜糧飯的輕食套餐。點單時記得備注“少鹽、少醬、醬汁分開裝”,給商家明確的控鹽信號。
用餐
這些技巧幫你“減鹽”
就算選對了菜品,也可以通過一些小技巧進一步降低鹽攝入:
·過濾湯汁
吃蓋澆飯時,先把菜品里的湯汁倒掉一部分,減少鹽分附著;
喝湯時只吃食材,不喝湯底,尤其是火鍋、麻辣燙的湯,越煮鹽濃度越高。
· 搭配主食
用米飯、雜糧飯中和咸味,避免空腹吃太咸的食物,減少口渴感和對高鹽的依賴。
·自備“減鹽神器”
隨身攜帶一小包無糖酸奶或檸檬汁,淋在過咸的菜品上,酸甜味能中和咸味;
也可以備點新鮮蔬菜,比如黃瓜、生菜,吃一口菜配一口蔬菜,稀釋鹽分。
·控制分量
外賣分量通常較大,吃不完別勉強,過量進食不僅會攝入更多鹽,還會增加腸胃負擔。
補救
高鹽飲食后這樣“自救”
偶爾不小心吃咸了也別慌,及時采取補救措施能減少身體負擔:
多喝水
選擇白開水或淡茶水,小口慢飲幫助身體代謝鹽分,避免用含糖飲料解渴,否則會加重身體脫水。
補鉀排鈉
鉀元素能促進鈉的排出,當天可多吃香蕉、橙子、菠菜等含鉀豐富的食物,或喝一杯無糖豆漿。
次日清淡飲食
第二天盡量選擇粥、蒸蛋、水煮菜等低鹽食物,讓身體“輕斷鹽”,平衡前一天的高鹽攝入。
長期習慣
培養“低鹽味覺”
人的味覺是可以慢慢調整的,堅持3-4周,就能適應低鹽飲食:
逐步適應
從“少鹽”到“淡口”循序漸進,讓味蕾慢慢習慣清淡口味,你會發現原本覺得“沒味道”的食物變得有層次感。
減少隱形鹽攝入
除了外賣,零食也是藏鹽重災區,薯片、餅干、牛肉干等要少吃,選擇無鹽堅果、水果作為替代零食。
定期自檢
如果經常覺得口渴、早上起床面部水腫,可能是鹽攝入超標了,不妨記錄3天的外賣菜單,估算鹽攝入量,及時調整點餐習慣。
控鹽不是“一刀切”的苦行,
而是在享受美食和健康之間找到平衡。
作為外賣黨,
不必因偶爾吃咸而焦慮,
只要掌握選餐技巧、
養成良好用餐習慣,
就能在滿足口腹之欲的同時,
為身體減負。
陜西疾控溫馨提示
從今天起,點外賣時多一個“少鹽”的備注,就是給健康多一份保障——畢竟,能長久陪伴我們的美味,才是最好的美味。/健康科普
稿件來源:健康教育與促進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