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年,當代年輕人的入秋儀式感已從吃西瓜變成了喝奶茶。然而,在這場狂歡的背后,也有人還沒喝到“秋天第一杯奶茶”,卻先嘗到了被平臺取消訂單的經歷。
案情簡介
今年8月7日正值立秋,不少茶飲品牌推出“秋天第一杯奶茶”的營銷活動,某品牌茶飲甚至推出“一杯就送999足金”的搶眼活動,市民龐先生也興致勃勃地加入其中。
當天中午12:40,龐先生通過餓了么平臺在塘橋某茶飲店鋪下單了“杏運來財雙杯套餐”,包含兩杯飲料,一個招財貓金片,支付金額21.1元。平臺預計送達時間13:57至14:57。然而,龐先生等了兩個多小時后,卻發現訂單被取消——接單騎手已退單,商家顯示“休息中”,也無法聯系上任何人。于是,龐先生向市場監管部門投訴,希望商家給出合理解釋并解決問題。
調解過程及結果
接到投訴后,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工作人員與商家取得聯系,商家表示,因“秋天第一杯奶茶”活動導致訂單量激增,系統崩潰,訂單由餓了么平臺自動取消,非商家主動操作。商家承認因系統問題導致消費者體驗受損,主動提出贈送兩杯同類飲品以及1-2件品牌周邊產品(如金片、貼紙等)作為補償。龐先生接受了這一方案,雙方達成和解。
消費提示
今年,各大茶飲品牌早早開始了“秋天第一杯奶茶”的營銷,除推新、聯名、優惠券等常規活動外,甚至有品牌推出抽汽車、送黃金等吸引眼球的活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消費者享有公平交易的權利,因商家或平臺原因導致訂單無法完成,消費者有權要求賠償或要求商家繼續履約。一旦消費者通過平臺下單并支付,就與商家建立了買賣合同關系(《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491條)。如果商家或平臺無正當理由單方面取消訂單,則構成違約。《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子商務法》第49條也明確規定,電子商務經營者不得以格式條款等方式約定消費者支付價款后合同不成立。若無合理理由取消訂單,平臺或商家需承擔相應違約責任。
市場監管部門提醒:消費者若遇到促銷活動期間訂單被平臺或商家單方面取消,可采取以下方式維權:一是保存證據:保留訂單截圖、支付憑證、平臺取消通知、與客服溝通記錄等。二是優先向平臺投訴:通過平臺官方客服渠道反饋問題,要求說明原因并提出補救措施,比如重新發貨或賠償優惠券。三是向行政部門投訴:如果平臺處理不到位,可向市場監管部門(12315平臺)或消費者協會投訴,提供事情經過和相關證據,申請調解。四是司法途徑:如涉及金額較大或協商無果,可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向法院提起訴訟,要求違約賠償。
擬稿:塘橋分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