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5日,上交所表示,目前,上交所已完成各項準備工作,科創板股票做市交易業務上線已準備就緒。
截至2022年10月14日,經證監會核準,14家證券公司取得了上市證券做市交易業務資格,標志著部分證券公司已具備開展科創板股票做市交易業務的條件。
“接下來,上交所將根據符合條件的證券公司申請,完成做市商對特定科創板股票開展做市交易業務的備案,并通過官方網站相關專欄向市場公布。做市商將在完成備案后開展科創板股票做市交易業務。”上交所方面表示。
據介紹,科創板開市以來,穩步試點注冊制,統籌推進發行、上市、信息披露、交易、退市等基礎制度改革,各項制度安排經受住了市場檢驗,為引入做市商機制創造了良好的條件。前期,證監會于2022年5月13日發布《證券公司科創板股票做市交易業務試點規定》,上交所于2022年7月15日發布《上交所科創板股票做市交易業務實施細則》及業務指南。規則發布后,上交所積極開展科創板股票做市交易業務相關準備工作,開發建設科創板做市業務管理系統,制定有針對性的風險監控及監督管理方案,完成證券公司開展科創板做市業務專項技術測試并先后組織開展4次全網測試。
來自證監會官網的信息顯示,目前已有兩批券商獲得科創板做市商資格,首批8家券商分別為申萬宏源、華泰證券、銀河證券、中信建投、東方證券、財通證券、國信證券、國金證券,發文日期為9月15日。第二批6家券商分別為招商證券、國泰君安、中信證券、浙商證券、興業證券和東吳證券,發文時間為10月12日。
“下一步,公司將在制度、人員、資金、設備、技術和場地等方面進行全面資源調動,認真做好科創板做市業務上線準備,助力科創板混合做市平穩開展。”已獲批某券商高層表示。
數據顯示,截止2022年10月14日,科創板上市公司有476家,總市值逾5.7萬億。對于在科創板股票市場引入做市商制度,業內普遍認為這將對券商、上市公司、市場等多方面帶來積極影響。
某證券機構表示,科創板做市對于證券公司在做市策略、報價管理、風險管理、人員與系統投入等方面,都有著很高的要求。做市商一方面需要根據科創板股票的合理估值,結合做市商的風險控制指標,持續提供雙邊報價;同時,需要履行報價義務,并對義務履行情況進行有效的監測,證券公司需要通過精細化管理不同科創板股票的買賣價差、完善低延遲、高精度的做市交易系統,保證集合/連續競價參與率,保障優秀履行做市義務。科創板做市有助于提升證券公司提專業水平、追趕國際一流投行。
業界認為,就科創板上市公司來看,券商可以為他們提供從承銷保薦到研究咨詢再到交易做市等全方位、全鏈條的中介服務。同時,科創板上市公司均為科技創新型企業,需要市場為其提供符合行業發展前景的合理定價,以便更好地發展業務。而引入做市商機制可以更充分地發揮直接融資功能,更有效地配置社會資源,吸引社會資本投入國家科技創新等重點領域。
某機構專業人士分析稱,對于科創板市場而言,在原有的競價交易機制基礎上引入做市商機制,由證券公司作為做市商在市場上為科創板股票提供雙邊報價,以券商自有資金和證券與其他市場參與者進行證券交易,可以進一步為市場提供流動性。做市機制已經在期權市場、ETF基金市場等發揮了重要作用,做市業務向科創板股票的進一步拓展,有利于進一步提升市場定價效率、提高市場活躍度,更好滿足市場交易需求,提高市場的流動性和穩定性,進一步發揮價值發現功能。
上交所表示,引入做市商機制是持續完善資本市場基礎制度、進一步發揮科創板改革“試驗田”作用的重要舉措,有助于提升科創板股票流動性、釋放市場活力、增強市場韌性,對全面推動科創板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下一步,上交所將在證監會的領導下,持續深化科創板改革創新,全面推動科創板高質量發展,為構建新發展格局提供有力支撐。